中耳炎知多少:症狀、成因與預防全攻略

中耳炎 英文

一、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英文:Otitis Media)是指中耳腔內的炎症反應,通常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中耳炎可分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兩大類,其中急性中耳炎發病較快,症狀明顯,而慢性中耳炎則可能持續較長時間,甚至導致聽力受損。

(一) 中耳炎的定義與種類

中耳炎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 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通常由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症狀包括耳痛、發燒等。
  • 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持續時間較長,可能伴隨耳漏或聽力下降。
  • 滲出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中耳腔內積液,但無明顯感染症狀。

(二) 急性中耳炎 vs. 慢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通常發病迅速,症狀包括劇烈耳痛、發燒等,而慢性中耳炎則可能反覆發作,甚至導致鼓膜穿孔。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約80%的兒童在3歲前至少經歷過一次急性中耳炎。

(三) 好發族群與季節

中耳炎好發於嬰幼兒,尤其是6個月至2歲的兒童,因為他們的咽鼓管較短且水平,容易讓細菌或病毒進入中耳。此外,冬季和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中耳炎的發病率也相對較高。

二、中耳炎的症狀警訊

(一) 兒童常見症狀:發燒、哭鬧、抓耳朵

兒童中耳炎的症狀與成人不同,他們可能無法明確表達耳痛,而是通過哭鬧、抓耳朵或拒絕進食來表現。發燒也是常見症狀之一,家長應特別留意。

(二) 成人常見症狀:耳痛、聽力下降、耳鳴

成人中耳炎的症狀通常較為明顯,包括耳痛、聽力下降、耳鳴等。部分患者可能感到耳朵有壓迫感,甚至出現頭暈或噁心。

(三) 其他可能症狀:頭暈、噁心、耳漏

嚴重的中耳炎可能導致耳漏(耳朵流出膿液),甚至引發頭暈或噁心。這些症狀表明炎症可能已擴散至內耳,需及時就醫。 中耳炎 英文

三、中耳炎的成因探討

(一) 細菌或病毒感染

最常見的病原體包括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和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這些細菌通常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二) 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併發症

感冒時,鼻咽部的炎症可能蔓延至中耳,尤其是兒童的咽鼓管較短,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三) 咽鼓管功能障礙

咽鼓管負責調節中耳壓力,若功能異常(如過敏或鼻竇炎導致腫脹),可能導致中耳積液,進而引發中耳炎。

(四) 其他風險因素:過敏、吸菸

過敏性鼻炎患者因鼻黏膜腫脹,易導致咽鼓管阻塞。此外,吸菸或二手菸也會增加中耳炎的風險。 中耳炎耳膜破裂

四、中耳炎的診斷與治療

(一) 如何診斷中耳炎?耳鏡檢查、聽力檢查

醫生通常會使用耳鏡檢查鼓膜是否充血、膨脹或穿孔。對於慢性中耳炎,可能需進行聽力檢查或影像學檢查。

(二) 治療方式:抗生素、止痛藥、減充血劑

急性中耳炎通常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治療,同時可搭配止痛藥緩解症狀。減充血劑則有助於緩解鼻塞,改善咽鼓管功能。

(三) 慢性中耳炎的治療:手術治療

若藥物治療無效,可能需進行鼓膜切開術或置入通氣管,以排出中耳積液並恢復聽力。

五、中耳炎的預防方法

(一) 勤洗手,預防感冒

勤洗手是預防感冒和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兒童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 避免吸菸及二手菸

吸菸會刺激呼吸道,增加中耳炎風險。家長應避免在兒童面前吸菸。

(三) 及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或過敏應及時治療,避免炎症蔓延至中耳。 中耳炎耳朵流血

(四) 嬰幼兒餵食姿勢建議:避免躺餵

躺著餵奶可能導致乳汁流入咽鼓管,增加感染風險。建議將嬰兒抱直餵食。

六、中耳炎的常見迷思與解答

迷思1:中耳炎一定會耳痛?
並非所有中耳炎都會耳痛,尤其是滲出性中耳炎可能僅表現為聽力下降。

迷思2:中耳炎會傳染?
中耳炎本身不會傳染,但引發中耳炎的感冒或流感可能具有傳染性。

迷思3:游泳會導致中耳炎?
游泳時若水進入外耳道,可能引發外耳炎,但與中耳炎無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