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什麼是鼓膜炎?
鼓膜炎(Myringitis)是指鼓膜(耳膜)發生炎症的一種疾病,通常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鼓膜是位於外耳道與中耳之間的一層薄膜,主要功能是接收聲波並將其傳遞到中耳,進而轉化為神經信號供大腦識別。當鼓膜發炎時,其正常功能會受到影響,可能導致聽力下降、耳鳴甚至劇烈疼痛。
鼓膜炎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鼓膜炎通常伴隨突發性疼痛和發燒,而慢性鼓膜炎則可能因反覆感染或治療不當而長期存在。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每年約有5%的耳科門診病例與鼓膜炎相關,其中兒童患者佔比超過60%。這與兒童耳部結構尚未完全發育、免疫系統較弱有關。
鼓膜炎對聽力的影響取決於炎症的嚴重程度。輕度炎症可能僅導致暫時性聽力下降,而嚴重感染可能造成鼓膜穿孔,進而引發長期聽力問題。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
二、 鼓膜炎的症狀
鼓膜炎的典型症狀包括耳朵劇烈疼痛、聽力下降、耳鳴(耳朵內出現嗡嗡聲或嘶嘶聲)以及耳內有壓迫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耳漏(耳朵流出液體),液體可能是清澈的、膿性的或帶血絲的,這取決於感染的類型。
不同類型的鼓膜炎症狀略有差異:
- 急性鼓膜炎:疼痛感強烈,可能伴隨發燒和全身不適。
- 慢性鼓膜炎:症狀較輕但持續時間長,可能反覆發作。
- 大皰性鼓膜炎:鼓膜上形成水皰,疼痛劇烈,常見於流感季節。
兒童鼓膜炎的症狀可能更為隱蔽,尤其是嬰幼兒。他們可能表現為頻繁抓耳朵、哭鬧不安、食慾下降或睡眠障礙。部分兒童可能因聽力下降而出現語言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這些跡象,應盡快就醫。
三、 鼓膜炎的診斷方法
診斷鼓膜炎的首要步驟是耳鏡檢查。醫生會使用耳鏡觀察鼓膜的狀態,檢查是否有充血、腫脹、穿孔或液體積聚。耳鏡檢查能直觀地判斷炎症的嚴重程度,並區分鼓膜炎與其他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聽力測試(純音測聽)是另一項重要檢查,用於評估聽力損失的程度。測試結果可幫助醫生判斷炎症是否已影響到中耳或內耳結構。對於反覆發作的患者,可能還需要進行鼓室圖檢查,以評估中耳壓力及功能是否正常。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採集耳部分泌物進行實驗室分析,以確定感染的具體病原體(如細菌或病毒)。這對於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尤其是抗生素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四、 鼓膜炎的治療方案
鼓膜炎的治療需根據病因和嚴重程度制定個性化方案。細菌性感染通常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而病毒性感染則以對症治療為主。止痛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疼痛和發炎,但需注意避免過量使用。
家庭護理同樣重要:
- 保持耳朵乾燥,洗澡時可使用防水耳塞。
- 避免用力擤鼻涕,以防細菌進入耳部。
- 局部熱敷可緩解疼痛,但溫度不宜過高。
對於鼓膜穿孔或反覆感染的嚴重病例,可能需手術介入。常見手術包括鼓膜修補術(鼓室成形術)或置入通氣管以促進中耳引流。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數據,約15%的慢性鼓膜炎患者最終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五、 鼓膜炎的預防
預防鼓膜炎的關鍵在於維護耳部健康:
- 正確清潔耳朵:避免使用棉花棒等工具深入耳道,以免損傷鼓膜。外耳道僅需用毛巾擦拭即可。
- 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鼻竇炎時應及時治療,減少病原體經咽鼓管進入中耳的風險。
- 游泳防護:游泳時佩戴專業耳塞,結束後傾斜頭部排出積水。
此外,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降低相關感染風險。若您搜索「myringitis中文」相關資訊,建議優先參考權威醫療機構的指南,如香港衛生署或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方資料,以確保資訊的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