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年期與骨質疏鬆的關係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伴隨著雌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這對骨骼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雌激素在維持骨質密度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它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質流失。然而,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導致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根據香港骨質疏鬆學會的數據,更年期後的女性每年可能流失高達2-3%的骨質密度,這使得她們更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疾病,特徵是骨質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結構惡化,從而增加骨折風險。對於更年期女性來說,骨折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髖部、脊椎和手腕,其中髖部骨折的死亡率高達20%。因此,了解更年期與骨質疏鬆的關係,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女性健康至關重要。
更年期女性如何檢測骨質密度?
為了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症,更年期女性應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掃描。這是一種無痛、非侵入性的檢查,通常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來測量脊椎和髖部的骨質密度。香港衛生署建議,65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兩年進行一次測骨質密度檢查,而具有高風險因素(如家族史、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的女性則應提前開始檢查。
除了DXA掃描外,還有其他檢測方式可供選擇。例如,骨質密度超聲波是一種便攜且無輻射的檢查方法,通常用於初步篩查。此外,血液檢查也可以幫助評估骨代謝狀況,例如檢測鈣、磷、維生素D和骨特異性鹼性磷酸酶等指標。這些檢查可以為醫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便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更年期女性的骨質保健方法
飲食是維持骨骼健康的基礎。更年期女性應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每日建議攝入量為1200毫克。富含鈣的食物包括乳製品、深綠色蔬菜、豆製品和堅果。此外,維生素D對於鈣的吸收至關重要,建議每日攝入800-1000國際單位。陽光照射是獲取維生素D的自然方式,每天曬太陽15-20分鐘即可滿足需求。
運動同樣對骨骼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負重運動(如步行、跑步)和肌力訓練可以刺激骨骼生長,提高骨質密度。平衡訓練(如太極、瑜伽)則有助於預防跌倒,減少骨折風險。香港衛生署的數據顯示,定期運動的女性比久坐不動的女性骨質密度高出5-10%。
更年期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選擇
對於已經確診骨質疏鬆症的女性,醫生可能會建議荷爾蒙療法(HRT)。HRT可以補充雌激素,減緩骨質流失,但長期使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需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
非荷爾蒙療法也是常見的治療選擇,包括雙磷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如雷洛昔芬)和RANKL抑制劑(如地諾單抗)。這些藥物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流失,甚至增加骨質密度。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使用這些藥物的患者骨折風險可降低30-50%。
更年期女性的骨骼健康照護
定期骨質密度掃描是監測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更年期女性應根據醫生建議,定期進行檢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此外,預防跌倒也是保護骨骼的關鍵。居家環境應保持整潔,避免雜物堆積,浴室和樓梯應安裝扶手,必要時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心理支持同樣不可忽視。更年期女性可能會因身體變化而產生焦慮或抑鬱情緒,與家人、朋友分享經驗,或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有助於緩解壓力,維持身心健康。香港社會福利署提供多種支援服務,幫助更年期女性適應這一階段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