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的診斷與治療:最新指南解析

測試骨質疏鬆,骨質密度測試,骨質疏鬆政府

一、引言

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徵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導致骨折風險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是通過骨密度測試(DEXA)測得的T值低於-2.5。在香港,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據統計,65歲以上的女性中約有30%患有骨質疏鬆,男性則約為15%。

及早診斷與治療骨質疏鬆至關重要,因為骨折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香港政府近年來也積極推動骨質疏鬆的篩查與防治工作,例如提供骨質密度測試的補貼計劃,鼓勵高風險族群定期檢查。

二、骨質疏鬆的診斷方法

1. 骨密度檢查(DEXA):原理、流程與結果解讀

骨密度檢查(DEXA)是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的金標準。其原理是利用低劑量的X光掃描骨骼,測量骨礦物質密度(BMD)。檢查過程簡單且無痛,通常只需10-15分鐘。結果以T值和Z值表示:

  • T值:與年輕健康成年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相比,標準差低於-1為骨量減少,低於-2.5為骨質疏鬆。
  • Z值:與同年齡、同性別的人群相比,用於評估兒童或年輕人的骨密度。

2. 臨床評估:病史詢問、身體檢查

除了骨密度測試,醫師還會詳細詢問病史,包括是否有骨折史、家族史、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身體檢查則著重於評估身高變化、脊椎變形等可能與骨質疏鬆相關的徵兆。 測試骨質疏鬆

3. 血液與尿液檢查:評估鈣、磷代謝

血液與尿液檢查可幫助評估鈣、磷、維生素D等與骨骼代謝相關的指標。常見的檢查項目包括:

檢查項目 正常範圍 異常意義
血鈣 8.5-10.2 mg/dL 過高或過低可能影響骨代謝
血磷 2.5-4.5 mg/dL 與鈣共同調節骨骼健康
維生素D 30-50 ng/mL 不足會影響鈣吸收

4. 其他影像學檢查:X光、CT(輔助診斷)

X光可用於檢測脊椎骨折,但對早期骨質疏鬆的敏感度較低。CT則能提供更詳細的骨結構資訊,常用於研究或特殊情況下的診斷。

三、骨質疏鬆的治療方案

1. 非藥物治療:飲食、運動、生活習慣調整

非藥物治療是骨質疏鬆管理的基礎,包括:

  • 飲食:攝取充足的鈣(每日1000-1200 mg)和維生素D(每日800-1000 IU)。
  • 運動:負重運動(如步行、跳舞)和阻力訓練可增強骨骼強度。
  • 生活習慣:戒菸、限酒,避免過量咖啡因。

2. 藥物治療

a. 雙磷酸鹽類:作用機制、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項

雙磷酸鹽類(如Alendronate)是治療骨質疏鬆的一線藥物,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流失。常見副作用包括胃腸道不適和下頜骨壞死(罕見)。使用時需空腹服用,並保持直立姿勢至少30分鐘。

b.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作用機制、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項

SERMs(如Raloxifene)模擬雌激素對骨骼的保護作用,但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副作用可能包括潮熱和靜脈血栓風險。不適用於有血栓病史的患者。

c. 降鈣素:作用機制、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項

降鈣素(Calcitonin)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減少骨質流失,並有止痛效果。副作用較輕微,包括噁心和面部潮紅。通常用於無法耐受其他藥物的患者。

d. 副甲狀腺素:作用機制、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項

副甲狀腺素(如Teriparatide)是唯一能促進骨形成的藥物,適用於嚴重骨質疏鬆患者。需每日皮下注射,治療期限通常不超過2年。可能副作用包括高鈣血症和頭暈。

e. 單株抗體(Denosumab):作用機制、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項

Denosumab(如Prolia)通過抑制RANKL減少破骨細胞生成,每6個月皮下注射一次。可能副作用包括低鈣血症和皮膚感染。停藥後需密切監測骨密度。

3. 治療目標與監測:骨密度變化、骨折風險評估

治療目標是減少骨折風險並改善生活品質。定期骨密度測試(每1-2年)和臨床評估是監測療效的關鍵。香港政府建議高風險族群每年接受一次骨質密度測試,以評估治療效果。 骨質疏鬆政府

四、骨質疏鬆治療的最新進展

1. 新藥研發動態

近年來,針對骨質疏鬆的新藥研發進展迅速,例如:

  • 硬化蛋白抑制劑(Romosozumab):兼具促進骨形成和抑制骨流失的雙重作用。
  • Cathepsin K抑制劑:通過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分解酶減少骨質流失。

2. 個人化治療策略

隨著基因檢測和生物標記物的發展,個人化治療成為趨勢。例如,根據患者的基因型選擇最適合的藥物,或透過血液標記物預測治療反應。

五、結論

骨質疏鬆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通過定期骨質密度測試和早期介入,可有效降低骨折風險。香港政府近年來也加強了對骨質疏鬆的防治工作,例如提供篩查補貼和公眾教育。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計劃,並調整生活習慣,以維持骨骼健康和生活品質。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