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公立醫院的服務承諾
公立醫院在香港醫療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服務承諾不僅是對病人的保障,更是醫療品質的體現。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2022年公立醫院共處理超過700萬宗門診病例,顯示其服務量龐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服務品質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
公立醫院通過嚴格的醫療標準和定期培訓,確保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例如,在進行斷層掃描費用相關檢查時,醫院會明確告知病人收費標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負擔。此外,病人權益的維護也是公立醫院的核心價值之一,包括尊重病人的隱私權、知情權等。
投訴管道的建立則是公立醫院透明化運作的重要一環。香港醫管局設有病人關係主任,專門處理病人的投訴與建議。根據2021年的統計,約85%的投訴案件能在30天內得到妥善處理,顯示其效率與誠意。
二、 轉介後的權利與義務
當病人被公立醫院轉介至其他科室或機構時,其權利與義務需明確界定。知情權是首要權利,病人有權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案與潛在風險。例如,在進行鈣化點抽針檢查前,醫生應詳細解釋檢查的目的、過程與可能的併發症。
參與權則強調病人在醫療決策中的角色。根據香港病人憲章,病人有權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並提出自己的意見。隱私權的保護同樣重要,病人的個人資料不得隨意洩露,尤其是在轉介過程中。
醫療選擇權允許病人在符合醫療規範的前提下,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在面對高額的斷層掃描費用時,病人可與醫生討論是否有其他替代檢查方式。當然,病人也有配合治療的義務,包括按時服藥、遵循醫囑等。
三、 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維護自身權益的第一步是積極與醫護人員溝通。無論是對公立醫院轉介流程的疑問,還是對鈣化點抽針檢查的擔憂,病人都應主動提出。根據香港病人互助組織的調查,約70%的醫療糾紛源於溝通不足。
了解醫院的相關規定也是關鍵。例如,香港公立醫院的收費標準公開透明,病人可透過官網查詢斷層掃描費用等詳細資訊。保留醫療紀錄則是維權的重要證據,包括診斷報告、收據等。
必要時,病人可尋求法律諮詢。香港有多個非政府組織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協助病人處理醫療糾紛。例如,社區法律服務中心每年處理超過200宗醫療相關案件。
四、 常見的醫療糾紛與解決方法
診斷錯誤是常見的醫療糾紛之一。例如,在進行鈣化點抽針檢查時,若因技術疏失導致誤診,病人可透過投訴管道或法律途徑尋求賠償。根據醫管局的數據,2022年共收到約150宗診斷錯誤的投訴。
治療疏失則可能發生在手術或藥物使用過程中。例如,未妥善告知病人斷層掃描費用的變更,也可能引發糾紛。醫療事故的處理則更為複雜,通常需透過醫療評審委員會進行調查。
解決方法包括:1. 與醫院協商;2. 向醫管局投訴;3. 尋求法律途徑。香港的醫療糾紛調解成功率約為60%,顯示多數案件可透過溝通解決。
五、 香港病人互助組織介紹
香港有多個病人互助組織,為病人提供支持與資源。例如,香港病人組織聯盟旗下有超過50個會員組織,涵蓋不同疾病類別。這些組織不僅提供心理支持,也協助病人了解公立醫院轉介等流程。
此外,香港癌症基金會等組織會為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例如補貼斷層掃描費用。這些組織的專業性與權威性,使其成為病人權益維護的重要力量。
根據2023年的統計,約40%的病人曾透過互助組織獲得幫助,顯示其影響力。病人可透過官網或熱線聯繫這些組織,獲取更多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