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種時節的飲食重點:清熱解毒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氣溫升高、濕氣加重,人體容易出現上火、積毒的現象。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每年芒種前後,因濕熱引發的皮膚病、腸胃不適等病例會增加約15%。這是因為高溫濕熱的環境會影響人體的代謝功能,導致毒素堆積,進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清熱解毒的飲食方式在芒種節氣養生中顯得尤為重要。中醫認為,夏季陽氣旺盛,人體容易出現「熱邪」與「濕邪」的侵襲,此時應選擇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暑功效的食材,幫助身體排出毒素,維持內在平衡。這不僅能預防夏季常見的疾病,還能提升整體免疫力,讓人在悶熱的環境中保持精力充沛。
清熱解毒食材推薦一:苦瓜
苦瓜是夏季清熱解毒的首選食材之一。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群、鈣、鐵等營養素,尤其含有獨特的苦瓜素(Momordicin),具有顯著的降火、解毒功效。研究顯示,苦瓜還能幫助調節血糖,對預防夏季因飲食不當引發的糖尿病併發症有一定作用。
苦瓜的食用方法多樣,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 涼拌:將苦瓜切片後用鹽水浸泡去苦味,加入蒜末、辣椒、醋等調味,清爽開胃。
- 清炒:與肉片或雞蛋快炒,保留營養的同時降低苦味。
- 煲湯:與排骨或瘦肉同煲,湯汁清甜不膩。
推薦食譜:苦瓜炒蛋。將苦瓜切片後用鹽水浸泡10分鐘,瀝乾後與打散的雞蛋一同翻炒,最後加入少許鹽和胡椒粉調味。這道菜簡單易做,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充蛋白質,是芒種節氣養生的理想選擇。
清熱解毒食材推薦二:綠豆
綠豆自古就被譽為「解暑聖品」,在芒種節氣養生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鉀含量高,能有效幫助人體排出多餘水分和毒素。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綠豆中的抗氧化物質能減少夏季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預防皮膚老化。
綠豆的食用方法靈活多變:
- 煮粥:與米同煮成綠豆粥,清熱解暑效果最佳。
- 煲湯:加入海帶、冬瓜等食材,增強解毒功效。
- 做甜點:製成綠豆沙或綠豆糕,既美味又養生。
推薦食譜:傳統綠豆湯。將綠豆洗淨後浸泡2小時,加入適量清水煮沸,轉小火煮至綠豆開花,最後加入冰糖調味。冷藏後飲用效果更佳,能迅速緩解夏季煩渴,是芒種時節不可或缺的清涼飲品。
清熱解毒食材推薦三:冬瓜
冬瓜是夏季清熱利濕的優質食材,含水量高達96%,且富含維生素C、鉀和膳食纖維。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冬瓜具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和毒素,特別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在芒種時節食用。
冬瓜的烹飪方式多樣:
- 炒菜:與蝦米或香菇同炒,味道鮮美。
- 煲湯:與海鮮或肉類搭配,湯清味醇。
- 做餡料:製成冬瓜餃子或包子,清爽不膩。
推薦食譜:冬瓜蛤蜊湯。將冬瓜切塊,與洗淨的蛤蜊一同放入鍋中,加入薑片和適量清水煮沸,待蛤蜊開口後調味即可。這道湯品不僅清熱解毒,還能補充夏季流失的礦物質,是芒種節氣養生的絕佳選擇。
清熱解毒食材推薦四:絲瓜
絲瓜是夏季常見的清熱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和木聚糖等成分。香港營養師協會指出,絲瓜中的黏液蛋白能保護胃腸黏膜,特別適合夏季腸胃不適的人群。此外,絲瓜還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對預防夏季呼吸道疾病有良好效果。 顧肝中藥粉
絲瓜的烹調方法簡單多樣:
- 炒菜:與海鮮或肉類快炒,保持脆嫩口感。
- 煲湯:與豆腐或蛋花同煮,湯汁清甜。
- 做餡料:製成絲瓜水餃,風味獨特。
推薦食譜:絲瓜炒蝦仁。將絲瓜去皮切條,與新鮮蝦仁一同快炒,加入蒜末和少許鹽調味。這道菜色澤翠綠,口感清爽,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充優質蛋白質,完美契合芒種節氣養生的需求。
清熱解毒食材推薦五:菊花
菊花不僅是觀賞植物,更是夏季清熱解毒的良藥。它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和揮發油,具有顯著的抗菌消炎作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研究表明,菊花能有效降低夏季因熱氣引起的眼睛乾澀和頭痛症狀,是芒種節氣養生的重要食材。
菊花的食用方法多樣: 腸易激綜合症放屁
- 泡茶:單獨或與枸杞、蜂蜜搭配,清熱明目。
- 煮粥:與米同煮,增添清香。
- 做菜:點綴菜餚或製成菊花糕。
推薦食譜:菊花茶。取乾菊花5-6朵,用80℃左右熱水沖泡3-5分鐘,可根據口味加入少量冰糖。每日飲用1-2杯,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夏季不適,是芒種時節最簡單實用的養生方法。
善用清熱解毒食材,健康度過芒種
芒種節氣養生的核心在於順應自然,通過飲食調理來平衡體內陰陽。上述五種食材各具特色,可以根據個人體質和口味靈活搭配。香港中醫學會建議,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過多油膩和辛辣食物,同時注意補充水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清熱解毒食材的功效。
除了飲食調理,芒種時節還應注意作息規律,避免在正午時分過度曝曬,適當進行溫和運動以促進新陳代謝。記住,養生是一個整體概念,只有飲食、作息、運動多方面配合,才能真正健康度過悶熱的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