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掃描輻射知多少?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ct scan 中文,ct scan 價錢,ct scan 肺

一、CT掃描的輻射來源與劑量

CT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中文稱為「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利用X射線技術進行身體內部結構成像的醫學檢查方法。X射線是一種電磁波,具有穿透人體組織的能力,能夠生成詳細的內部影像。然而,X射線同時也是一種電離輻射,可能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害。

輻射劑量的單位是毫西弗(mSv),用來衡量人體吸收的輻射量。不同部位的CT掃描,其輻射劑量也有所不同。以下是香港常見CT掃描部位的劑量範圍:

  • 頭部CT:約2 mSv
  • 胸部CT(ct scan 肺):約7 mSv
  • 腹部CT:約10 mSv
  • 全身CT:約20 mSv

相較於自然環境中的輻射(香港年平均約2.4 mSv),一次CT掃描的輻射劑量可能相當於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自然暴露量。因此,了解CT掃描的輻射風險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非常重要。

二、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可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短期影響通常在暴露後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包括噁心、嘔吐、皮膚紅腫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與高劑量輻射有關,一般CT掃描的劑量較低,較少引發此類反應。

長期影響則更值得關注。輻射可能損傷細胞DNA,增加癌症風險。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數據,每1000 mSv的輻射暴露,約會增加5%的終生癌症風險。雖然單次CT掃描的劑量遠低於此,但多次累積可能提高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和老年人對輻射更為敏感。兒童的細胞分裂速度快,且預期壽命長,因此輻射的潛在影響更大。老年人則可能因身體修復能力下降而更容易受到輻射傷害。

三、如何降低CT掃描的輻射風險

降低CT掃描輻射風險的首要原則是「非必要不做」。醫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評估是否需要進行CT檢查,並優先考慮無輻射的替代方案(如超聲波或MRI)。

若必須進行CT掃描,可選擇低劑量掃描技術。現代CT設備通常配備了劑量調節功能,能夠根據檢查部位和患者體型調整輻射量。例如,肺部CT(ct scan 肺)的低劑量模式可將輻射劑量降低至1-2 mSv。

患者應主動告知醫師自己的病史和過往檢查紀錄,特別是近期是否接受過其他輻射檢查。這有助於醫師評估累積輻射量,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查。

對於兒童,應特別謹慎。兒童CT掃描應使用專為兒童設計的掃描協議,並盡可能縮小掃描範圍。家長在同意檢查前,應充分了解風險與益處。

四、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方法

在接受CT掃描時,患者可要求配戴防護設備,如鉛衣、鉛帽等。這些設備能有效遮蓋非檢查部位,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暴露。

建議記錄每次檢查的輻射劑量。香港部分醫院會提供檢查劑量報告,患者可自行保存這些資料,以便追蹤累積輻射量。

定期健康檢查也是保護健康的重要一環。透過常規檢查,可早期發現潛在健康問題,減少後續高輻射檢查的需求。例如,低劑量肺部CT(ct scan 肺)可用於肺癌篩查,但需根據醫師建議進行。

五、對CT掃描輻射的迷思與真相

迷思一:輻射會累積?真相是,輻射的某些效應(如DNA損傷)可能隨時間累積,但人體也有修復機制。關鍵在於避免短時間內接受過多輻射。

迷思二:CT掃描一定會致癌?真相是,單次CT掃描的致癌風險極低,但多次檢查可能增加風險。應權衡檢查的必要性與潛在風險。

迷思三:輻射越少越好?真相是,輻射劑量需平衡影像質量與安全性。過低的劑量可能影響診斷準確性,應由專業醫師判斷。

總之,CT掃描(ct scan 中文)是一種強大的診斷工具,但需謹慎使用。了解輻射風險、選擇合適的檢查(如ct scan 價錢與劑量的平衡),並採取防護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