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乳癌,從認識乳腺外科專科醫生開始:高風險族群必看

乳腺外科醫生,乳腺科外科專科醫生,外科女醫生

一、哪些人是乳癌高風險族群?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每年有超過4,000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了解自己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是預防乳癌的第一步。以下是幾類高風險族群的詳細說明:

1. 家族病史:母親、姊妹罹患乳癌

若直系親屬(如母親、姊妹)曾罹患乳癌,其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至3倍。這與遺傳基因及共同生活環境有關。建議這類族群應及早諮詢乳腺外科醫生,進行專業評估。

2. 基因遺傳:BRCA1、BRCA2 基因突變

約5-10%的乳癌病例與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有關。攜帶這些基因突變的女性,終生罹患乳癌的風險高達60-80%。基因檢測可幫助確認風險,並由乳腺科外科專科醫生提供後續建議。

3. 初經早、停經晚

初經在12歲前或停經在55歲後的女性,因暴露於雌激素的時間較長,乳癌風險較高。這類族群應密切關注乳房健康。

4. 未生育或晚生育

未生育或35歲後才生育第一胎的女性,乳癌風險較高。這與荷爾蒙變化有關,建議定期進行乳房檢查。

5. 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

更年期女性若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超過5年),乳癌風險會增加。應與醫生討論替代方案。

6. 肥胖、酗酒、缺乏運動

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乳癌風險。肥胖女性(BMI>30)的風險較高,酗酒及缺乏運動亦是危險因子。

二、乳腺外科專科醫生在高風險族群中的角色

對於乳癌高風險族群,乳腺外科醫生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不僅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還能協助制定個人化的預防計劃。

1. 風險評估與諮詢

乳腺外科專科醫生會根據家族史、生活習慣及基因檢測結果,評估個人乳癌風險。例如,香港的外科女醫生通常會使用國際通用的風險評估工具(如Gail模型)來量化風險。

2. 基因檢測的建議與解讀

若家族中有多人罹患乳癌,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檢測結果的解讀需由專業醫生完成,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誤解。

3. 預防性手術的考量

對於極高風險族群(如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醫生可能會討論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的利弊。這是一個重大決定,需充分溝通。

三、高風險族群的乳房篩檢建議

早期發現是治療乳癌的關鍵。高風險族群應遵循以下篩檢建議:

1. 定期自我檢查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每月月經結束後5-7天進行自我檢查。注意是否有硬塊、皮膚凹陷或乳頭異常分泌物。若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

2. 乳房X光檢查(乳房攝影)的頻率

40歲以上高風險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香港部分醫院提供3D乳房攝影,準確度更高。

3. 超音波檢查的輔助作用

超音波適合乳房組織緻密的年輕女性,可與X光檢查互補。建議每6-12個月進行一次。

4. 乳房磁力共振(MRI)的適用對象

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或極高風險族群,應每年進行乳房MRI檢查。其敏感度高於X光,但費用較昂貴。

四、乳腺外科專科醫生提供的預防性措施

除了篩檢,乳腺科外科專科醫生還會提供以下預防性建議:

1. 生活習慣的調整建議

  • 維持健康體重(BMI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 限制酒精攝入(每日不超過1杯)
  • 多吃蔬菜水果,減少紅肉攝取

2. 藥物預防的選擇

對於高風險族群,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Tamoxifen等藥物來降低風險。需評估副作用與效益。

3. 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的利弊分析

此手術可降低90%以上的乳癌風險,但會影響身體形象與性生活。需與外科女醫生充分討論後決定。

五、乳房健康的長期照護

乳癌預防是一個長期過程,需建立完善的照護計劃:

1. 定期回診追蹤的重要性

即使沒有症狀,高風險族群也應每6-12個月回診一次。香港公立醫院通常提供專科跟進服務。

2. 與乳腺外科專科醫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選擇一位經驗豐富的乳腺外科醫生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並獲得專業建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