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抽組織檢查:副作用預防與處理指南

vab 乳房,引導針,抽針副作用

為什麼要做抽組織檢查?

抽組織檢查(Biopsy)是現代醫學中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尤其對於疑似腫瘤或異常組織的病變,它能提供最直接的病理學證據。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2022年香港約有15%的乳癌確診案例是透過「VAB乳房」真空輔助切片技術(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完成,這種技術能精準取得組織樣本,減少傳統手術的創傷。抽組織檢查的適用範圍廣泛,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疾病:

  • 乳癌、甲狀腺結節等腫瘤性疾病
  • 肝硬化或肝炎患者的肝組織評估
  • 肺部不明陰影的鑑別診斷

透過「引導針」搭配超音波或X光影像,醫生能鎖定病變位置,提升取樣的準確性。雖然「抽針副作用」如出血或感染風險存在,但相較於延誤診斷的潛在危害,其效益仍遠大於風險。

抽組織前的心理準備

面對抽組織檢查,多數患者會因未知而焦慮。香港乳癌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逾60%女性在術前會出現中度以上緊張情緒。建議採取以下步驟緩解壓力:

  • 流程透明化: 要求醫護人員詳細說明「VAB乳房」等技術的操作步驟,例如如何透過「引導針」定位、全程所需時間(通常30分鐘內完成)。
  • 主動提問: 釐清麻醉方式(局部或全身)、術後護理要點,以及「抽針副作用」的發生機率。
  • 建立支持系統: 邀請親友陪同,或參與病友團體分享經驗。研究證實,術前獲得情感支持的患者,疼痛耐受度顯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公立醫院近年推行「術前諮詢標準化」,提供多語言圖文手冊,幫助患者直觀理解檢查過程。

抽組織過程的注意事項

檢查當日,配合度直接影響取樣成功率與舒適度。以下是關鍵注意事項:

  • 體位配合: 若進行「VAB乳房」檢查,需保持臥姿穩定,避免移動導致「引導針」偏移。
  • 即時回饋: 局部麻醉下可能仍有壓迫感,但若出現銳痛,應立即告知醫生調整。
  • 麻醉選擇: 香港醫療機構普遍採用局部麻醉(如利多卡因),僅在複雜案例(如深部器官取樣)才會考慮全身麻醉,後者需額外評估心肺功能。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術中過度緊張可能引發血壓波動,建議透過深呼吸(吸氣4秒、吐氣6秒)調節,必要時可要求暫停操作。

抽組織後如何緩解不適?

術後24小時是照護黃金期。以「VAB乳房」檢查為例,常見不適與對策如下:

症狀 處理方式 注意事項
腫脹疼痛 間歇冰敷(每次15分鐘,間隔1小時) 避免冰袋直接接觸皮膚
輕微出血 加壓紗布覆蓋,保持乾燥 24小時內避免沐浴

藥物方面,香港衛生署建議優先使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避免阿司匹林以防出血。若疼痛持續超過3天或發燒,需排除感染可能。心理層面,可透過輕量活動(如散步、冥想)轉移注意力,研究顯示這能降低30%的疼痛感知強度。

長期副作用的關注與處理

約5-10%患者可能遭遇長期影響,需系統性追蹤:

  • 疤痕管理: 「VAB乳房」切口雖小,但疤痕體質者可能增生。香港 dermatologist 推薦含矽膠成分的疤痕貼片,連續使用8週可改善50%以上。
  • 慢性疼痛:

香港疼痛醫學會指出,若術後3個月仍有持續性疼痛(發生率約3%),需考慮神經損傷或筋膜黏連,可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此外,定期影像追蹤(如每6個月超音波檢查)能及早發現異常變化,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規範化追蹤可使復發檢出率提升至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