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濕疹的普遍性與困擾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在香港,濕疹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據香港衛生署統計,約有15%的兒童和10%的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濕疹。這種疾病不僅帶來皮膚上的不適,如瘙癢、紅腫等,還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濕疹的成因複雜,西醫多認為與遺傳、免疫系統異常等因素有關,而中醫則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濕疹的發生與體內陰陽失衡、氣血不調密切相關。本文將從中醫角度深入探討濕疹的根源,並提供相應的治療與預防建議。 濕疹原因
二、中醫理論中的濕疹成因
1. 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濕氣內生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負責運化水穀精微。若脾胃功能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水濕,則會導致濕氣內生,積聚於體內。這種內濕往往會與外邪(如風、熱)結合,形成濕疹。脾胃虛弱的常見表現包括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溏等。中醫治療濕疹時,常會從調理脾胃入手,使用健脾祛濕的中藥,如茯苓、白朮、薏苡仁等,以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
2. 肝鬱化熱:情志不暢,鬱久化熱
情緒壓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中醫認為情志不暢會導致肝氣鬱結,久而化熱。這種內熱與濕氣結合,便容易引發濕疹。肝鬱化熱的患者通常伴有情緒波動大、易怒、失眠等症狀。中醫治療這類濕疹時,會注重疏肝理氣,常用藥物如柴胡、鬱金、梔子等,同時也會建議患者進行情志調節,如練習太極拳、冥想等,以緩解壓力。
3. 外感風濕熱邪:環境因素影響
環境因素也是濕疹的重要誘因。香港地處亞熱帶,氣候濕熱,容易滋生風濕熱邪。這些外邪侵入人體後,與內濕結合,便會引發濕疹。此外,現代人長時間處於空調環境中,皮膚的屏障功能受損,也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中醫治療這類濕疹時,會注重祛風除濕,常用藥物如防風、蒼朮、黃柏等,同時也會建議患者改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通風乾燥。 類風濕關節炎中醫
三、濕疹的常見症狀與體徵
1. 皮膚瘙癢、紅腫、滲出
濕疹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瘙癢,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睡眠。皮膚可能出現紅腫、滲出液體,尤其是在急性期。這些症狀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可能導致患者焦慮和抑鬱。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多與濕熱蘊結有關,治療時會注重清熱解毒,常用藥物如金銀花、連翹、黃芩等。
2. 皮膚乾燥、脫屑、增厚
慢性濕疹患者常會出現皮膚乾燥、脫屑、增厚等症狀,這與中醫所說的「血虛風燥」有關。長期濕熱蘊結會耗傷陰血,導致皮膚失去濡養。中醫治療這類濕疹時,會注重養血潤燥,常用藥物如當歸、生地黃、白芍等,同時也會建議患者使用保濕產品,以緩解皮膚乾燥。
3. 好發部位:頭面、四肢、屈側
濕疹的好發部位包括頭面部、四肢屈側(如肘窩、膝窩)等。中醫認為,這些部位多與經絡循行有關,如頭面部為陽明經所過,四肢屈側為太陰經所過。濕熱邪氣容易在這些部位積聚,從而引發濕疹。治療時,中醫會根據濕疹的具體部位,選擇相應的經絡穴位進行針灸或推拿,以疏通經絡、祛除濕熱。
四、中醫治療濕疹的原則與方法
1. 健脾祛濕:內服中藥,調理脾胃功能
中醫治療濕疹的首要原則是健脾祛濕。常用的健脾祛濕中藥包括: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薏苡仁:健脾滲濕,清熱排膿
這些藥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伍成方,如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等。臨床上,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體質和症狀,進行個體化調配。
2. 清熱解毒:外用藥膏,緩解炎症反應
對於濕疹的急性期,中醫會使用清熱解毒的外用藥膏,如黃連膏、青黛膏等,以緩解皮膚的炎症反應。這些藥膏多由天然中藥製成,具有較少的副作用。此外,中醫還會建議患者使用中藥煎湯外洗,如金銀花、野菊花、苦參等,以清熱解毒、止癢消炎。
3. 疏肝理氣:情志調節,保持心情舒暢
情緒壓力是濕疹的重要誘因,因此中醫治療濕疹時,會注重疏肝理氣。常用的疏肝理氣中藥包括柴胡、鬱金、香附等。此外,中醫還會建議患者進行情志調節,如練習太極拳、瑜伽、冥想等,以緩解壓力、保持心情舒暢。研究表明,情志調節不僅可以改善濕疹症狀,還能提高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
五、預防濕疹復發的建議
1. 飲食調理:避免辛辣刺激、海鮮等食物
飲食是預防濕疹復發的重要環節。中醫建議濕疹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海鮮、油炸等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助濕生熱。相反,應多食用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山藥等。以下是一些適合濕疹患者的食療方:
- 薏苡仁粥:健脾滲濕,清熱排膿
- 赤小豆鯉魚湯:利水消腫,健脾祛濕
- 山藥排骨湯:健脾益氣,滋陰潤燥
2. 環境改善:保持室內通風乾燥
香港氣候濕熱,容易滋生黴菌和蟎蟲,這些都是濕疹的常見誘因。因此,保持室內通風乾燥非常重要。建議使用除濕機控制室內濕度在50%左右,定期清洗床單、窗簾等,避免塵蟎積聚。此外,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衣物,避免穿著化纖材質的衣物,以減少皮膚刺激。
3. 情緒管理:避免壓力過大,學會放鬆
情緒壓力是濕疹的重要誘因,因此學會情緒管理至關重要。建議濕疹患者每天抽出時間進行放鬆活動,如散步、聽音樂、練習深呼吸等。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統,與家人朋友保持溝通,也有助於緩解壓力。如果情緒問題嚴重,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中醫情志調節治療。
六、總結:中醫治療濕疹的優勢與局限性
中醫治療濕疹注重整體調理,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從而減少復發。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副作用小、效果持久的優勢。然而,中醫治療濕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療程較長、見效較慢等。因此,對於急性嚴重的濕疹,建議結合西醫治療,以快速控制症狀。總之,中醫治療濕疹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選擇,尤其適合慢性反覆發作的患者。通過中醫的整體調理和生活方式改善,許多濕疹患者可以獲得長期的緩解。

